2020-10-21 22:12发布
初步构想是计划用不同折射率的薄层模拟气动激波层,多个薄层叠加,得到一个气动激波区域,依次为基础,进行平面波入射到气动区域内的光线追迹仿真,最终仿真出气动畸变后的波前光程差。因为本人之前对zemax实操不多,故请大神提供具体的操作建议。多谢!如果思路可行,也可请大神代为设计仿真,我会进行有偿付费。盼复!
根据你的描述,我可否理解为,有一束光进入了这个气动层系统,然后经过气动层的不均匀的空气处理,光束出了这个气动层系统。
结果是需要分析这个射出气动层的波前?
根据这个理解,应该可以用序列模式的建模,气动层的密度分布和折射率直接相关,可以查一下zemax手册里面关于渐变折射率面型(Gradient 1/2/3/4)的相关介绍。
另外你提到的二次曲面+偶次非球面+zernike相位曲面的方式建模方式,我感觉不太好,这些面型都是曲面建模诶,气动层可能更关注的是折射率的变化对光线角度和相位的影响,并不是曲面法向量对光线角度和相位的影响。
具体的仿真方法你可能要查一下文献,参考一下别人怎么搞的,我也是第一次听说用zemax仿真气动层。
最多设置5个标签!
付费偷看金额在0.1-10元之间
根据你的描述,我可否理解为,有一束光进入了这个气动层系统,然后经过气动层的不均匀的空气处理,光束出了这个气动层系统。
结果是需要分析这个射出气动层的波前?
根据这个理解,应该可以用序列模式的建模,气动层的密度分布和折射率直接相关,可以查一下zemax手册里面关于渐变折射率面型(Gradient 1/2/3/4)的相关介绍。
另外你提到的二次曲面+偶次非球面+zernike相位曲面的方式建模方式,我感觉不太好,这些面型都是曲面建模诶,气动层可能更关注的是折射率的变化对光线角度和相位的影响,并不是曲面法向量对光线角度和相位的影响。
具体的仿真方法你可能要查一下文献,参考一下别人怎么搞的,我也是第一次听说用zemax仿真气动层。
一周热门 更多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