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-07-18 10:10发布
可以用spot diagram直接模拟vcsel经过镜头的点图不?求大佬指点
杭州-AR-ID:TakeUaway:问一句vcsel是啥
Little Y:垂直腔发射激光二极管
杭州-AR-ID:TakeUaway:激光没搞过,感觉应该可以模拟,不过实际应该干涉效应把,点列图可能并不能反应强度分布
1023:不是一个概念
Asura:只是想知道光斑的大值尺寸,有什么办法吗?
冬日倦影:买个光斑质量分析仪,万把块钱
Asura:emmm质量分析仪有。。。就是没光源。。。
冬日倦影:。。。那你测谁的光斑。。
Asura:客户想知道模拟数据大概多少。。。
智深:那就是仿真
Asura:推荐了点图。。。感觉有点不对
智深:你用asap模拟吧,你也需要知道光源的功率
l.wb:就算用ZEMAX模拟··也应该是算圈入能量吧··类似DENC的指令
智深:其实你可以zemax算出来尺寸,就是像面的像高
id-圣城四多-河北小申:非序列呢? 直接用ld光源,给出高度和发散角就可以了。
搬砖pyt:看光斑不应该用非序列吗?
智深:序列也可以 笨办法 算尺寸
id-圣城四多-河北小申:vesel的高度尺寸咋在序列里仿真? 这个会有问题的
1023:Vcsel太小了
智深:我不太了解vcsel端面出射的激光有f数就可以,可以设置物高
杭州-AR-ID:TakeUaway:然后远心?
智深:对,我刚刚去搜索了vscel 感觉跟光纤端口出射的激光有点差别?
杭州-AR-ID:TakeUaway:光纤端出来的是耦合进去的,激光出来的光束很小的
冬日倦影:VCSEL出光不用耦合吗,直接空间发射的吗
杭州-AR-ID:TakeUaway:
id-圣城四多-河北小申:端发射主要对比就是边发射,区别就是边发射有快慢轴,差异非常大,慢轴长且发散角小10°左右,快轴薄(小)但是发散小巨大,20-30°,但是一般而言边发射的激光器慢轴长度要比快轴大10倍到20倍不等,所以边发射的半导体激光器准直的难度在于慢轴而不是快轴,原因比较简单,拉赫不变量大,光束质量差。而vesel光源,就是快慢轴差异不大,基本可以认为对称的,具体什么原理我说不清楚,vesel光源一般的单个发光面积很小,um*um级别,单个的发光功率也比较低,所以一般都是用阵列来提高整体的发光效率。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阵列排布的占空比比较低,也就是点与点之间的间隔比较大。我所了解的就这些,波长近红外,脉冲激光器。连续的vesel的不太了解。
智深:vesel还是高斯分布激光 还是算作匀光的
id-圣城四多-河北小申:所以,个人感觉vesel的应用普及还没到时候,最起码远距离应用还不够,近距离的补光、结构光、TOF相机之类的,采用这个都问题不大。百米级别的测距还是不行的。高斯分布
冬日倦影:VCSEL从芯片出来是个圆鼓鼓的高斯基模,不像边发射是个扁的。
id-圣城四多-河北小申:不是均光,都是高斯分布的
智深:用过匀光过的激光 虽然我也不清楚怎么匀光法
id-圣城四多-河北小申:光纤耦合后的可以认为是均光的,也就是近似平顶光。
冬日倦影:估计和增益区工艺有关,工艺习惯从下往上沉积,能做到左右对称性好。
id-圣城四多-河北小申:红框内是xy轴能量分布图,这是个光纤耦合后的端面光束质量测试图。
马谡谈光学:Vecsel出来的光束有像散么
id-圣城四多-河北小申:单个vesel的尺寸都比较小,可以认为没有多少像散,个人认为。
现在手头有个vesel的光源,但是没有合适的微阵列透镜匹配,没有做准直测试。如果用一个单个大透镜座准直,那我认为还是会有像散的,因为那个时候轴外vesel的高度就不可忽略了。 这个属于猜测了,还没有做实验。
马谡谈光学:准直是追星光束发射出去么?还是平行光出射
id-圣城四多-河北小申:准平行光发射
搬砖pyt:@id-圣城四多-河北小申 所以车载类的激光雷达,还是要用传统的激光?
id-圣城四多-河北小申:目前还是的 905或者1550的,这两个波长都没啥高功率的vesel光源
冬日倦影:激光雷达回波探测都是用普通的PIN管吗
id-圣城四多-河北小申:远场主力ADP、近场PIN、新兴起的SIPM
冬日倦影:激光雷达是不是和激光主动成像类似的
id-圣城四多-河北小申:类似,但是也有区别,激光主动成像更多的利用猫眼效应的镜面反射(分划板、探测器、透镜表面),激光雷达用的是物体表面的漫反射,能量上差异很大。
最多设置5个标签!
付费偷看金额在0.1-10元之间
杭州-AR-ID:TakeUaway:问一句vcsel是啥
Little Y:垂直腔发射激光二极管
杭州-AR-ID:TakeUaway:激光没搞过,感觉应该可以模拟,不过实际应该干涉效应把,点列图可能并不能反应强度分布
1023:不是一个概念
Asura:只是想知道光斑的大值尺寸,有什么办法吗?
冬日倦影:买个光斑质量分析仪,万把块钱
Asura:emmm质量分析仪有。。。就是没光源。。。
冬日倦影:。。。那你测谁的光斑。。
Asura:客户想知道模拟数据大概多少。。。
智深:那就是仿真
Asura:推荐了点图。。。感觉有点不对
智深:你用asap模拟吧,你也需要知道光源的功率
l.wb:就算用ZEMAX模拟··也应该是算圈入能量吧··类似DENC的指令
智深:其实你可以zemax算出来尺寸,就是像面的像高
id-圣城四多-河北小申:非序列呢? 直接用ld光源,给出高度和发散角就可以了。
搬砖pyt:看光斑不应该用非序列吗?
智深:序列也可以 笨办法 算尺寸
id-圣城四多-河北小申:vesel的高度尺寸咋在序列里仿真? 这个会有问题的
1023:Vcsel太小了
智深:我不太了解vcsel端面出射的激光有f数就可以,可以设置物高
杭州-AR-ID:TakeUaway:然后远心?
智深:对,我刚刚去搜索了vscel 感觉跟光纤端口出射的激光有点差别?
杭州-AR-ID:TakeUaway:光纤端出来的是耦合进去的,激光出来的光束很小的
冬日倦影:VCSEL出光不用耦合吗,直接空间发射的吗
杭州-AR-ID:TakeUaway:
id-圣城四多-河北小申:端发射主要对比就是边发射,区别就是边发射有快慢轴,差异非常大,慢轴长且发散角小10°左右,快轴薄(小)但是发散小巨大,20-30°,但是一般而言边发射的激光器慢轴长度要比快轴大10倍到20倍不等,所以边发射的半导体激光器准直的难度在于慢轴而不是快轴,原因比较简单,拉赫不变量大,光束质量差。而vesel光源,就是快慢轴差异不大,基本可以认为对称的,具体什么原理我说不清楚,vesel光源一般的单个发光面积很小,um*um级别,单个的发光功率也比较低,所以一般都是用阵列来提高整体的发光效率。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阵列排布的占空比比较低,也就是点与点之间的间隔比较大。我所了解的就这些,波长近红外,脉冲激光器。连续的vesel的不太了解。
智深:vesel还是高斯分布激光 还是算作匀光的
id-圣城四多-河北小申:所以,个人感觉vesel的应用普及还没到时候,最起码远距离应用还不够,近距离的补光、结构光、TOF相机之类的,采用这个都问题不大。百米级别的测距还是不行的。高斯分布
冬日倦影:VCSEL从芯片出来是个圆鼓鼓的高斯基模,不像边发射是个扁的。
id-圣城四多-河北小申:不是均光,都是高斯分布的
智深:用过匀光过的激光 虽然我也不清楚怎么匀光法
id-圣城四多-河北小申:光纤耦合后的可以认为是均光的,也就是近似平顶光。
冬日倦影:估计和增益区工艺有关,工艺习惯从下往上沉积,能做到左右对称性好。
id-圣城四多-河北小申:红框内是xy轴能量分布图,这是个光纤耦合后的端面光束质量测试图。
马谡谈光学:Vecsel出来的光束有像散么
id-圣城四多-河北小申:单个vesel的尺寸都比较小,可以认为没有多少像散,个人认为。
现在手头有个vesel的光源,但是没有合适的微阵列透镜匹配,没有做准直测试。如果用一个单个大透镜座准直,那我认为还是会有像散的,因为那个时候轴外vesel的高度就不可忽略了。 这个属于猜测了,还没有做实验。
马谡谈光学:准直是追星光束发射出去么?还是平行光出射
id-圣城四多-河北小申:准平行光发射
搬砖pyt:@id-圣城四多-河北小申 所以车载类的激光雷达,还是要用传统的激光?
id-圣城四多-河北小申:目前还是的 905或者1550的,这两个波长都没啥高功率的vesel光源
冬日倦影:激光雷达回波探测都是用普通的PIN管吗
id-圣城四多-河北小申:远场主力ADP、近场PIN、新兴起的SIPM
冬日倦影:激光雷达是不是和激光主动成像类似的
id-圣城四多-河北小申:类似,但是也有区别,激光主动成像更多的利用猫眼效应的镜面反射(分划板、探测器、透镜表面),激光雷达用的是物体表面的漫反射,能量上差异很大。
一周热门 更多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