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-05-22 22:24发布
维CC:
目前我的经验是阶数越高,公差越敏感。一般加工用到10以下。12阶有的公司可以控制。16目前还是有难度。
如果想控制非球面的形状,首先心中得有目标形状,然后就是根据楼上的建议。
结论没有经过论证,不是恨严谨。我是再实际操作中发现的。12阶的结果公差分析炸裂。
也许是个案?
.:
我咋觉得越低越敏感。2nd稍微动一点肯定比6th对MF影响的要大
煒&Y:
zemax的2nd是不用的,cv直接就是4阶开始
Bubblehead:
一般是这样,有时会出现高阶系数比低阶敏感,比如6比2敏感。 敏感性好像跟多少阶没有必然联系
conic和2nd都可以用。只是最好别同时用
2nd我一般都假装看不见。
追问:
多带带分一下每个高阶项的影响就能知道哪一阶敏感。你应该是整体分析的,发现用了12阶比用10阶敏感,有了这个结论?
对。从4开始 要求效果好嘛,然后往上加。
来自max群聊
最多设置5个标签!
维CC:
目前我的经验是阶数越高,公差越敏感。一般加工用到10以下。12阶有的公司可以控制。16目前还是有难度。
如果想控制非球面的形状,首先心中得有目标形状,然后就是根据楼上的建议。
结论没有经过论证,不是恨严谨。我是再实际操作中发现的。12阶的结果公差分析炸裂。
也许是个案?
.:
我咋觉得越低越敏感。2nd稍微动一点肯定比6th对MF影响的要大
煒&Y:
zemax的2nd是不用的,cv直接就是4阶开始
Bubblehead:
一般是这样,有时会出现高阶系数比低阶敏感,比如6比2敏感。 敏感性好像跟多少阶没有必然联系
.:
conic和2nd都可以用。只是最好别同时用
维CC:
2nd我一般都假装看不见。
追问:
多带带分一下每个高阶项的影响就能知道哪一阶敏感。你应该是整体分析的,发现用了12阶比用10阶敏感,有了这个结论?
维CC:
对。从4开始 要求效果好嘛,然后往上加。
来自max群聊
一周热门 更多>